其实歌还是不错的,情绪该起的起,该落的落,这已经成功一半了。
琵琶你除了用了轮指和五声琶音之外,写的和钢琴差不多,这就失去了民乐的精髓了,二胡也是这个问题。这不是说走五声音阶就行了,而是需要背一些真正的民乐段子。虽然大部分人也都在这么干,因为古风目前鲜有一线的制作,但还是有精品的例子,比如lbg的编曲
http://music.163.com/song?id=29747559&userid=349073102
弦乐正是一线制作人的拿手好戏,竞争是比较激烈的,所以一般明星的歌的的弦乐质量都可以,比如这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v411e7Yc?share_source=copy_web 尤其是你那个第二遍副歌后的弦乐staccato其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可惜只有4小节,我正期待后面会怎么写呢,结果这就没了。虽然干活有效率要求,但优秀的作品里还是可以看到各种小心思,比如给乐段额外的扩充什么的。
普通意思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大招),意料之外的惊喜,我可以对后面的发展预测的很好。
审美提高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强对自己作品的控制能力,对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要有清醒的认识(比如你的弦乐就写的很勉强),要是我这样就会去找参考。 在编曲的时候问自己“加上这个东西真的更好吗?还是因为看别人是这么用的所以我也这么用呢?” 因为一首曲子的每一个抽象的部分(旋律,和声,音色,节奏,配器,混音......)这些都是会互相影响“成立”的,不是堆到一起就完了的。 我们把音乐风格分类,发明乐理概念,总结套路,这些本质是为了降低了创作的复杂性。而当我们有能力去控制更多的复杂性时,那也就可以逐渐跳开这些东西了,这时候就可以专门设计反套路,整一些乐理解释不了的东西,搞风格融合。 我认为编曲水平提升的本质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更多了,并且可以用审美判断哪一种是可以成立的。
这样也就自然的想到了审美提升的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增加这个可能性,也就是增长见识。比如你想写好一个这种古风,那你就应该去找影响这种风格的风格,那就是民乐和大pop。如果你不去听那些根源音乐,只是模仿别人的古风,那也就意味着你在挑别人挑过一遍的东西,这样是写不好的。如果你想写lbg那种的古风,那你还得去听管弦。
至于“土”的观点,想想为什么我们认为喊麦是土的,因为在那种框架里东西不可能有深度对吧。但说唱是可以有深度的,相对喊麦来说。可能你已经可以了猜到我想要说什么了。是的,我认为我们一般理解的古风(像音频怪物这种
)是缺乏深度的,所以只要是在这个框架内的东西就不可能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