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mi(飞来音电脑音乐技术联盟)
今天,我们来聊聊声码器。
声码器的英文名称是 Vocoder,旨在以合成器的“音色”或“质感”重现人声的话语,
给人一种合成器开口“说话”一样的错觉。
这种效果在很多上世纪经典的科幻电影中都出现过,当然也获得了很多知名音乐人的青睐,
比如 Kraftwerk 的“The Robots”、Daftpunk 的“Robot Rock”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但其实,和很多其它后来在音乐行业里出现的东西一样,声码器一开始并不是给音乐人用的。
声码器最早来源于贝尔实验室,其目标是通过减少语音交流所需的带宽来提升通信方面的效率;
后来在二中,军方也用到过类似的原理来建立军事机密交流系统。
直到 1968 年,Robert Moog 开发出了一款基于晶体管的声码器,声码器才被应用在了音乐行业之中。
然后到了 70 年代,声码器开始一路高歌猛进,
被各种电影、游戏、广播和音乐大量使用,从此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中最出名的一款产品,当属 Moog 的 16 通道声码器,
不过这款声码器其实是从 Harald Bode 的 BODE VOCODER MODEL No.7702 进化而来的。
(图1.1 BODE VOCODER MODEL No.7702)
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下传统声码器的原理,它和今天的各种声码器还有点区别。
一开始的声码器其实是需要两个音频输入的,一个输入叫做调制,一个输入叫做载波。
当时调制用的一般都是人声或者鼓,而载波则是比较持续的声音,
比如说 Pad、Choir、String Section 这些音色,或者合成器的输入。
载波是用来被调制信号调制的,最终会产生用载波信号的特质来“重放”调制信号的效果。
要实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把调制和载波信号分为多个对应的频段,
然后让载波信号每个频段的振幅去模仿调制信号相应频段的振幅,
这样即可让载波信号还原调制信号的频率特征,而且频段分的越多效果就越精细。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 Arturia Vocoder V 就一共有 16 个频段。
然而,声码器在频段振幅转换的过程中,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那就是选择性地添加噪声。
添加噪声可以模仿人说话时由摩擦产生的辅音,如 S 和 F 等,
这样一来便可提升人声作为调制信号时的辨析度。
当然以上说到的功能在 Vocoder V 里面都有,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用 Vocoder V 看看如何实现经典的声码器效果。
(图1.2 Vocoder V主界面)
打开 Vocoder V 插件之后,从上往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他们分别是上方声码器区域、中间载波区域、下方键盘区域。
当然右上角还有一个 Advanced 选项,可以打开高级设置面板,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另外还需注意右上角的调制信号有 Voice 和 Sample 的切换按键,
它们分别代表外部录音输入和内部采样输入,外部录音输入的话需要设置第二条轨道。
这里我们用 Ableton Live 来简单示范下使用 Voice 模式时第二条轨道的设置方法。
首先我们找一条 MIDI 轨道,然后加载 Vocoder,
然后新建一条 Audio 轨道,把它的输入设置成你的话筒或者声卡上的话筒接口,
然后记得关掉轨道,这样可以避免你原来的声音被输出;
设置好后我们来到 Vocoder V 所在的轨道,从 Sidechain 里面选择刚才的音频轨:
(图1.3 使用外部人声时的设置)
这样我们就设置好了,接下来只需一边演奏 Vocoder V 的音符一边对着话筒说话就可以出现声码器的效果了;
或者你嫌边弹别说话麻烦的话,也可以直接在 Vocoder V 的 MIDI 轨道里写个音符片段也行。
然后说个老规矩,上方工具栏、右侧齿轮菜单和最下方黑条,
在【V Collection 8系列教程(1)】里都有详细使用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我们以设置好的 Voice 模式为出发,来看下 Vocoder V 里面的详细参数。
(图2.1 载波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下比较简单的部分,也即界面中下的载波部分;
载波部分里面有两个合成器,可以用来改变整个声码器输出的音色。
首先是最左边的 5 个参数外加左下角的两个轮子,它们分别代表:
HOLD:按下琴键后松手保持音符,可以空出手来调整其它参数
CHORD:打开和弦模式,按下一个音符即可出现和弦
SEL:选择和弦的种类,11 个预制 + 一个自定义和弦
BEND RANGE:设置正下方弯音轮的音高变化范围
GLIDE:设置滑音时间
BEND:弯音轮,默认控制弯音
MOD:调制轮,可设置参数
(图2.2 载波振荡器)
接着是两个载波振荡器,它们都是 VCO 也即压控振荡器,用来发出声音。
振荡器 1 的参数分别是:
WAVEFORM:波形选择,三角波、锯齿波、方波、白噪
SHAPE:改变波形特点,方波是脉冲宽度、噪声波是音色、三角和锯齿波是强化高频
FREQ:改变振荡器的音高,单位为半音
SYNC:打开后与振荡器 2 频率对齐,FREQ 不再改变音高,只改变音色
LEVEL:控制振荡器的输出振幅
振荡器 2 的参数分别是:
WAVEFORM:同振荡器 1
SHAPE:同振荡器 1
FIXED:打开后锁定音高,不随音符变化
FREQ:改变振荡器的音高
FINE:微调音高,单位为千分之一半音
LEVEL:控制振荡器的输出振幅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中间有个 FM 旋钮,它代表用振荡器2 的输出调制振荡器 1 的频率。
另外上面说到的振荡器 2 中的 FIXED 选项,打开之后非常容易做出科幻电影中的那种没有音调变化的声音,
效果奇佳,只需选好波形,然后调整 FREQ 旋钮就可以了。
(图2.3 载波剩余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最右侧的几个参数。
ATTACK:代表起音、音头或者说启动
RELEASE:代表松手后声音的尾音长度
ENSEMBLE:越往右声音越厚,宽度越大
MASTER TUNE:设置标准音 A 的频率,400Hz – 480Hz
(图3.1 声码器部分)
看完下面,我们再来看上方面板的声码器设置部分。
首先我们看最左上角的两个输入部分的旋钮,它们分别代表着:
VOICE:用来平衡调制信号的音量
SYNTH:用来平衡载波信号的音量
注意这俩旋钮在用时不要让右边的小灯变红了,否则就会产生失真。
然后旁边还分别有两个小耳机图标,它们可以用来监听人声和合成器原本的声音,
如果点亮合成器的监听图标,其实也可以把 Vocoder V 当成一个单独的合成器来用。
(图3.2 包络和音色设置)
然后往右是调制包络和频段设置,这些参数分别代表:
ATTACK:设置调制信号的起音时间
RELEASE:设置调制信号的释放时间
SHIFT:往右声音变亮,往左声音变暗
WIDTH:控制右边 16 个频段的带宽,越往右声音越自然,越往左越像合成的
(图3.3 16个频段设置)
接下来就到了整个声码器最灵魂的地方了,也就是 16 个频段的设置。
首先每个频段上的推子,代表载波信号各频段的输出音量,
你可以用来衰减某些影响辨析度的频段,然后提升有助于辨析度的频段,
或者通过衰减某些频段(比如中频)来做出刻意的频率表现等等。
然后是上下 16 对音频跳线接口,上面代表调制,下面代表载波。
一般来说调制的频段和载波的频段都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
就可以让任何调制频段去调制不同的载波频段,这样即可做出非常规的声码器效果,
所以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力的用法。
上面的接口一次可以接下面三个,但下面的一次只能接上面的一个,
操作就是鼠标拖拽连线,然后要取消的话可以在接口上右键。
然后最下方还有一排参数,分别是:
SAMPLE/HOLD:相当于冻结当前时刻的调制信号
PATCH BAY:打开可以旁通上方跳线,而不用移除
LED 屏幕:点击可弹出预制跳线设置,一共 6 种
(图3.4 高频控制)
接着我们再看右边的高频控制选项,不过在讲之前需要先来段小解释。
一般声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元音、辅音和齿音,
而齿音大多由 S、Z、V、F、H产生。
传统声码器只擅长重现元音和大多数辅音,但高频齿音则很难保证,
所以这里的高频控制就是用来让高频通过声码器,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的。
其参数分别有:
SWITCHED:只有高频很明显时才会通过,听感较为机械
DIRECT:一直让高频通过,听感比较自然
LEVEL:调整加入 Vocoder 的高频,与原因和辅音相平衡
FAST/SLOW:FAST 时高频会更加有爆发力、更加清脆,SLOW 相反
BALANCE:当 HISS 探测到高频时,添加的白噪声的 BUZZ 特点
(图3.5 输出设置)
最右边是输出设置,两个参数分别代表:
MASTER VOLUME:总输出音量
MIX:输入信号和声码器效果的干湿比
(图4.1 声音输入模式设置)
现在,我们点击右上角的 Advanced 打开高级设置面板。
可以看到里面左边一共有三个不同的面板,首先第一个 Voice 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调制信号。
当前我们选择的是 VOICE INPUT 也即开头设置的外部输入信号,
这时中间会显示输入信号的频谱,竟然可以达到 -276dB 的动态......
然后频谱右边的 Help 可以打开帮助菜单,下面的 Gain 代表增益,
然后 Thres 代表触发振荡器的 Note On 预制,输入信号只有超过这个阈值时才会有作用。
再下方的 Pitch Tracking 指音高跟随,它可以探测输入的单音的音高,
然后用此音高触发振荡器,来代替写了同样的音符产生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键盘,这样在你唱单音的时候,
就可以做出非常优美的合唱效果,这种方法在很多歌曲中都用到过。
最下方的 Quantize 可以使声音严格卡在半音音阶上。
右侧是一个参数均衡和压缩器,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均衡器底下共有 5 个频点,一个低架一个高架,剩下三个是钟状,
每个频点都有频率、增益和带宽可以选择。
然后自带的压缩器也是非常方便,可以用来控制输入信号的动态,
你只需要调节压缩量拉杆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图4.2 采样输入模式设置)
接下来我们切换到 SAMPLE PLAYER,也即内置的采样输入模式。
这种模式下方共有 12 个采样栏位,我们点击空的 + 号就可以加载采样,
点击后弹出菜单可以加载默认预制,也可以点击 Add Sample 导入自己的采样。
然后我们看向左侧,有 Keyboard 和 Cycle 两种采样触发模式。
当前是 Cycle 模式,这时我们可以在右边的 Play Derection 找到 4 种播放顺序,
它们分别是正序、倒序、往复和随机,每按一下音符就会按照相应顺序触发不同的采样。
Play Direction 字样左侧的循环三角图标,代表重置采样播放顺序;
右侧的红色 Legato,打开时重叠按下不同的音符不会切换采样,
而关闭时重叠按下其它音符则会触发新的采样,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用。
而中间的 Locked 则会锁定到当前采样,不会触发其它的采样。
(图4.3 Keyboard模式采样音区)
至于 Keyboard 模式,是用键盘的最低音区来选择自由触发 12 个采样,
剩余的音区继续触发振荡器,所以你至少需要同时按下两个键才会有声音。
然后点击某个采样的话,可以打开进阶采样设置。
(图4.4 进阶采样设置)
打开之后我们以 Cycle 模式为例,因为 Keyboard 模式比 Cycle 要少几个参数。
首先中间的采样区,我们可以直接对图中进行操作,
比如左右两个小旗子可以设置采样的起始和结束范围;
然后结束棋子的右侧还有一个循环标记,点击可以打开中间的白色阴影循环区域,
循环区域是指按下键盘不放时,指针在哪个部分持续循环;
而循环范围的左侧可以调节位置,右侧可以设置循环范围的长度。
然后是采样窗口右上角的几个参数设置:
Gain:设置采样的音量
Stretch:打开拉伸模式
拉伸模式只对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的采样区域生效,
后面的菜单点击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拉伸速度,分别是:
Multi:以采样原速的倍数播放,从 1/8 倍速到 4 倍速
Bars:与工程同步,从 1/32 音符到 8 小节
然后最右边的数字框就可以根据以上两种模式进行拉伸速度的选择。
(图4.5 调制设置)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标签,Mods 也即调制设置。
调制设置一共有三个板块,从左到右分别是包络跟随、低频振荡器和调制矩阵。
最左边的 Envelope Follower 可以探测并复制 Voice 或 Sample 的输出振幅,
然后通过最下方的两个调制目标选择到想要控制的参数上去。
中间的图示,黄色部分表示原来的振幅,白色线条表示通过上方三个参数调整后的结果:
Gain:调整探测到的振幅大小
Rise:为探测到的包络添加缓慢出现效果
Fall:为探测到的包络添加缓慢下降效果
接着 LFO 也即低频振荡器,在 Rate 里可以设置速度和速度模式;
中间的 Single 代表只走一个波形循环,Cycle 代表一直循环,
Retrig 是说 Cycle 时重新按下音符会不会从头触发 LFO 的波形。
然后波形窗下方可以选择波形,以及切换 Unipolar(单向调制)和 Bipolar(双向调制)。
最下面就是两个调制源,可以自己选择,然后设置调制量。
最右边的调制矩阵,可以用来选择调制源和调制目标,三列参数分别为:
Source:调制源
Destination:调制目标
Amount:调制量
(图4.6 效果器设置)
最后的 Effects 效果器面板就是老生常谈啦,和 V Collection 中的其它效果器一样的,
只要知道左边的 Routing 可以选择平行和连续两种方式,然后有三个栏位就可以了。
如果想要知道每个效果器的详细参数,请关注后续发布的中文使用手册!
----------------------------------------------------------------------------
本次到这里就结束了,Vocoder V 是一款非常非常好玩又实用的插件,
但其实使用起来并不麻烦,你只需要知道它的原理是调制+载波就可以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辅助参数,只要稍微熟悉下并花点时间去调整,就可以做出想要的结果。
另外还是再提醒一句,此插件还有 MIDI 和 Macro 映射、强大的预制管理系统,
若想了解请前点击【V Collection 8系列教程(1)】进行学习。
本次教程到这里就结束啦,大家再见!
本教程只发布于飞来音电脑音乐技术社区,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今天,我们来聊聊声码器。
声码器的英文名称是 Vocoder,旨在以合成器的“音色”或“质感”重现人声的话语,
给人一种合成器开口“说话”一样的错觉。
这种效果在很多上世纪经典的科幻电影中都出现过,当然也获得了很多知名音乐人的青睐,
比如 Kraftwerk 的“The Robots”、Daftpunk 的“Robot Rock”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但其实,和很多其它后来在音乐行业里出现的东西一样,声码器一开始并不是给音乐人用的。
声码器最早来源于贝尔实验室,其目标是通过减少语音交流所需的带宽来提升通信方面的效率;
后来在二中,军方也用到过类似的原理来建立军事机密交流系统。
直到 1968 年,Robert Moog 开发出了一款基于晶体管的声码器,声码器才被应用在了音乐行业之中。
然后到了 70 年代,声码器开始一路高歌猛进,
被各种电影、游戏、广播和音乐大量使用,从此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中最出名的一款产品,当属 Moog 的 16 通道声码器,
不过这款声码器其实是从 Harald Bode 的 BODE VOCODER MODEL No.7702 进化而来的。
(图1.1 BODE VOCODER MODEL No.7702)
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下传统声码器的原理,它和今天的各种声码器还有点区别。
一开始的声码器其实是需要两个音频输入的,一个输入叫做调制,一个输入叫做载波。
当时调制用的一般都是人声或者鼓,而载波则是比较持续的声音,
比如说 Pad、Choir、String Section 这些音色,或者合成器的输入。
载波是用来被调制信号调制的,最终会产生用载波信号的特质来“重放”调制信号的效果。
要实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把调制和载波信号分为多个对应的频段,
然后让载波信号每个频段的振幅去模仿调制信号相应频段的振幅,
这样即可让载波信号还原调制信号的频率特征,而且频段分的越多效果就越精细。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 Arturia Vocoder V 就一共有 16 个频段。
然而,声码器在频段振幅转换的过程中,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那就是选择性地添加噪声。
添加噪声可以模仿人说话时由摩擦产生的辅音,如 S 和 F 等,
这样一来便可提升人声作为调制信号时的辨析度。
当然以上说到的功能在 Vocoder V 里面都有,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用 Vocoder V 看看如何实现经典的声码器效果。
(图1.2 Vocoder V主界面)
打开 Vocoder V 插件之后,从上往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他们分别是上方声码器区域、中间载波区域、下方键盘区域。
当然右上角还有一个 Advanced 选项,可以打开高级设置面板,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另外还需注意右上角的调制信号有 Voice 和 Sample 的切换按键,
它们分别代表外部录音输入和内部采样输入,外部录音输入的话需要设置第二条轨道。
这里我们用 Ableton Live 来简单示范下使用 Voice 模式时第二条轨道的设置方法。
首先我们找一条 MIDI 轨道,然后加载 Vocoder,
然后新建一条 Audio 轨道,把它的输入设置成你的话筒或者声卡上的话筒接口,
然后记得关掉轨道,这样可以避免你原来的声音被输出;
设置好后我们来到 Vocoder V 所在的轨道,从 Sidechain 里面选择刚才的音频轨:
(图1.3 使用外部人声时的设置)
这样我们就设置好了,接下来只需一边演奏 Vocoder V 的音符一边对着话筒说话就可以出现声码器的效果了;
或者你嫌边弹别说话麻烦的话,也可以直接在 Vocoder V 的 MIDI 轨道里写个音符片段也行。
然后说个老规矩,上方工具栏、右侧齿轮菜单和最下方黑条,
在【V Collection 8系列教程(1)】里都有详细使用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我们以设置好的 Voice 模式为出发,来看下 Vocoder V 里面的详细参数。
(图2.1 载波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下比较简单的部分,也即界面中下的载波部分;
载波部分里面有两个合成器,可以用来改变整个声码器输出的音色。
首先是最左边的 5 个参数外加左下角的两个轮子,它们分别代表:
HOLD:按下琴键后松手保持音符,可以空出手来调整其它参数
CHORD:打开和弦模式,按下一个音符即可出现和弦
SEL:选择和弦的种类,11 个预制 + 一个自定义和弦
BEND RANGE:设置正下方弯音轮的音高变化范围
GLIDE:设置滑音时间
BEND:弯音轮,默认控制弯音
MOD:调制轮,可设置参数
(图2.2 载波振荡器)
接着是两个载波振荡器,它们都是 VCO 也即压控振荡器,用来发出声音。
振荡器 1 的参数分别是:
WAVEFORM:波形选择,三角波、锯齿波、方波、白噪
SHAPE:改变波形特点,方波是脉冲宽度、噪声波是音色、三角和锯齿波是强化高频
FREQ:改变振荡器的音高,单位为半音
SYNC:打开后与振荡器 2 频率对齐,FREQ 不再改变音高,只改变音色
LEVEL:控制振荡器的输出振幅
振荡器 2 的参数分别是:
WAVEFORM:同振荡器 1
SHAPE:同振荡器 1
FIXED:打开后锁定音高,不随音符变化
FREQ:改变振荡器的音高
FINE:微调音高,单位为千分之一半音
LEVEL:控制振荡器的输出振幅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中间有个 FM 旋钮,它代表用振荡器2 的输出调制振荡器 1 的频率。
另外上面说到的振荡器 2 中的 FIXED 选项,打开之后非常容易做出科幻电影中的那种没有音调变化的声音,
效果奇佳,只需选好波形,然后调整 FREQ 旋钮就可以了。
(图2.3 载波剩余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最右侧的几个参数。
ATTACK:代表起音、音头或者说启动
RELEASE:代表松手后声音的尾音长度
ENSEMBLE:越往右声音越厚,宽度越大
MASTER TUNE:设置标准音 A 的频率,400Hz – 480Hz
(图3.1 声码器部分)
看完下面,我们再来看上方面板的声码器设置部分。
首先我们看最左上角的两个输入部分的旋钮,它们分别代表着:
VOICE:用来平衡调制信号的音量
SYNTH:用来平衡载波信号的音量
注意这俩旋钮在用时不要让右边的小灯变红了,否则就会产生失真。
然后旁边还分别有两个小耳机图标,它们可以用来监听人声和合成器原本的声音,
如果点亮合成器的监听图标,其实也可以把 Vocoder V 当成一个单独的合成器来用。
(图3.2 包络和音色设置)
然后往右是调制包络和频段设置,这些参数分别代表:
ATTACK:设置调制信号的起音时间
RELEASE:设置调制信号的释放时间
SHIFT:往右声音变亮,往左声音变暗
WIDTH:控制右边 16 个频段的带宽,越往右声音越自然,越往左越像合成的
(图3.3 16个频段设置)
接下来就到了整个声码器最灵魂的地方了,也就是 16 个频段的设置。
首先每个频段上的推子,代表载波信号各频段的输出音量,
你可以用来衰减某些影响辨析度的频段,然后提升有助于辨析度的频段,
或者通过衰减某些频段(比如中频)来做出刻意的频率表现等等。
然后是上下 16 对音频跳线接口,上面代表调制,下面代表载波。
一般来说调制的频段和载波的频段都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
就可以让任何调制频段去调制不同的载波频段,这样即可做出非常规的声码器效果,
所以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力的用法。
上面的接口一次可以接下面三个,但下面的一次只能接上面的一个,
操作就是鼠标拖拽连线,然后要取消的话可以在接口上右键。
然后最下方还有一排参数,分别是:
SAMPLE/HOLD:相当于冻结当前时刻的调制信号
PATCH BAY:打开可以旁通上方跳线,而不用移除
LED 屏幕:点击可弹出预制跳线设置,一共 6 种
(图3.4 高频控制)
接着我们再看右边的高频控制选项,不过在讲之前需要先来段小解释。
一般声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元音、辅音和齿音,
而齿音大多由 S、Z、V、F、H产生。
传统声码器只擅长重现元音和大多数辅音,但高频齿音则很难保证,
所以这里的高频控制就是用来让高频通过声码器,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的。
其参数分别有:
SWITCHED:只有高频很明显时才会通过,听感较为机械
DIRECT:一直让高频通过,听感比较自然
LEVEL:调整加入 Vocoder 的高频,与原因和辅音相平衡
FAST/SLOW:FAST 时高频会更加有爆发力、更加清脆,SLOW 相反
BALANCE:当 HISS 探测到高频时,添加的白噪声的 BUZZ 特点
(图3.5 输出设置)
最右边是输出设置,两个参数分别代表:
MASTER VOLUME:总输出音量
MIX:输入信号和声码器效果的干湿比
(图4.1 声音输入模式设置)
现在,我们点击右上角的 Advanced 打开高级设置面板。
可以看到里面左边一共有三个不同的面板,首先第一个 Voice 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调制信号。
当前我们选择的是 VOICE INPUT 也即开头设置的外部输入信号,
这时中间会显示输入信号的频谱,竟然可以达到 -276dB 的动态......
然后频谱右边的 Help 可以打开帮助菜单,下面的 Gain 代表增益,
然后 Thres 代表触发振荡器的 Note On 预制,输入信号只有超过这个阈值时才会有作用。
再下方的 Pitch Tracking 指音高跟随,它可以探测输入的单音的音高,
然后用此音高触发振荡器,来代替写了同样的音符产生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键盘,这样在你唱单音的时候,
就可以做出非常优美的合唱效果,这种方法在很多歌曲中都用到过。
最下方的 Quantize 可以使声音严格卡在半音音阶上。
右侧是一个参数均衡和压缩器,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均衡器底下共有 5 个频点,一个低架一个高架,剩下三个是钟状,
每个频点都有频率、增益和带宽可以选择。
然后自带的压缩器也是非常方便,可以用来控制输入信号的动态,
你只需要调节压缩量拉杆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图4.2 采样输入模式设置)
接下来我们切换到 SAMPLE PLAYER,也即内置的采样输入模式。
这种模式下方共有 12 个采样栏位,我们点击空的 + 号就可以加载采样,
点击后弹出菜单可以加载默认预制,也可以点击 Add Sample 导入自己的采样。
然后我们看向左侧,有 Keyboard 和 Cycle 两种采样触发模式。
当前是 Cycle 模式,这时我们可以在右边的 Play Derection 找到 4 种播放顺序,
它们分别是正序、倒序、往复和随机,每按一下音符就会按照相应顺序触发不同的采样。
Play Direction 字样左侧的循环三角图标,代表重置采样播放顺序;
右侧的红色 Legato,打开时重叠按下不同的音符不会切换采样,
而关闭时重叠按下其它音符则会触发新的采样,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用。
而中间的 Locked 则会锁定到当前采样,不会触发其它的采样。
(图4.3 Keyboard模式采样音区)
至于 Keyboard 模式,是用键盘的最低音区来选择自由触发 12 个采样,
剩余的音区继续触发振荡器,所以你至少需要同时按下两个键才会有声音。
然后点击某个采样的话,可以打开进阶采样设置。
(图4.4 进阶采样设置)
打开之后我们以 Cycle 模式为例,因为 Keyboard 模式比 Cycle 要少几个参数。
首先中间的采样区,我们可以直接对图中进行操作,
比如左右两个小旗子可以设置采样的起始和结束范围;
然后结束棋子的右侧还有一个循环标记,点击可以打开中间的白色阴影循环区域,
循环区域是指按下键盘不放时,指针在哪个部分持续循环;
而循环范围的左侧可以调节位置,右侧可以设置循环范围的长度。
然后是采样窗口右上角的几个参数设置:
Gain:设置采样的音量
Stretch:打开拉伸模式
拉伸模式只对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的采样区域生效,
后面的菜单点击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拉伸速度,分别是:
Multi:以采样原速的倍数播放,从 1/8 倍速到 4 倍速
Bars:与工程同步,从 1/32 音符到 8 小节
然后最右边的数字框就可以根据以上两种模式进行拉伸速度的选择。
(图4.5 调制设置)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标签,Mods 也即调制设置。
调制设置一共有三个板块,从左到右分别是包络跟随、低频振荡器和调制矩阵。
最左边的 Envelope Follower 可以探测并复制 Voice 或 Sample 的输出振幅,
然后通过最下方的两个调制目标选择到想要控制的参数上去。
中间的图示,黄色部分表示原来的振幅,白色线条表示通过上方三个参数调整后的结果:
Gain:调整探测到的振幅大小
Rise:为探测到的包络添加缓慢出现效果
Fall:为探测到的包络添加缓慢下降效果
接着 LFO 也即低频振荡器,在 Rate 里可以设置速度和速度模式;
中间的 Single 代表只走一个波形循环,Cycle 代表一直循环,
Retrig 是说 Cycle 时重新按下音符会不会从头触发 LFO 的波形。
然后波形窗下方可以选择波形,以及切换 Unipolar(单向调制)和 Bipolar(双向调制)。
最下面就是两个调制源,可以自己选择,然后设置调制量。
最右边的调制矩阵,可以用来选择调制源和调制目标,三列参数分别为:
Source:调制源
Destination:调制目标
Amount:调制量
(图4.6 效果器设置)
最后的 Effects 效果器面板就是老生常谈啦,和 V Collection 中的其它效果器一样的,
只要知道左边的 Routing 可以选择平行和连续两种方式,然后有三个栏位就可以了。
如果想要知道每个效果器的详细参数,请关注后续发布的中文使用手册!
----------------------------------------------------------------------------
本次到这里就结束了,Vocoder V 是一款非常非常好玩又实用的插件,
但其实使用起来并不麻烦,你只需要知道它的原理是调制+载波就可以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辅助参数,只要稍微熟悉下并花点时间去调整,就可以做出想要的结果。
另外还是再提醒一句,此插件还有 MIDI 和 Macro 映射、强大的预制管理系统,
若想了解请前点击【V Collection 8系列教程(1)】进行学习。
本次教程到这里就结束啦,大家再见!
本教程只发布于飞来音电脑音乐技术社区,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