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谈Color Bass音色的叠层 - Layer 1 -中,我们浅谈了如何通过提取关键词对音色进行叠层。
但是实际情况是关键词提取需要熟知手上的所有效果器,且不是每一个音色都像Color Bass一样能通过对其的具象印象完善听感。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个音色不够好”“这个音色太软了”“这个音色好空”。
即便知道了需要叠音色,很多时候也没有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只能胡乱叠一通。
本篇浅谈将提供较为全面的若干系统化叠音色思路以供选择。
本文仅以个人角度做经验分享,欢迎评论区纠正或补充。
本文长度较短且难度极低,仅做启发性提供思路与指导实践用,还请打开宿主自行尝试。
------
1.频率
大部分人说到叠音色,首先想到的就是从频率切入。
低频、中频、高频,缺什么叠什么。
增加缺失频段的乐器/音色/音区,是叠音色的首选。
------
2.声场
当音色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时,以声场的思路叠音色是不错的选择。
左右(声相)、宽窄(立体声集中程度)、远近(频率、响度)、虚实(混响、空间),声场法叠音色无非这几个角度。
------
3.相位
通过复制音轨并对其进行相位上的操作叠置音色。
Flanger(复制音轨微小时差,梳状滤波器效应)、Phaser(复制音轨改变部分频率相位)、Chorus(复制音轨较小时差)都归为此类。
具体用法还得结合经验。
------
4.动态
叠音色可以强化动态或者减少动态。
动态大的音色可以通过叠加另一个动态类似的音色增强冲击力。
动态小的音色可以叠加动态大的音色,使其具有流动性与活力。
动态大的音色可以叠加动态小的音色或者在响度较小处叠加另一音色,使整体动态变小,听感更加丰满。
------
5.质感
众所周知,一个乐音拥有基频与谐波。基频决定音高,谐波决定音色。
而在两个谐波之间,必定有空隙——白噪除外。
所谓质感法,其一就是填补这两个谐波的空隙,使音色听起来更加饱满。
如同许多合成器,白噪自然是一个补充任意频段空隙的优秀选择。
或者是使用Detune或者Frequency Shifter等效果器制造失谐的声音,填补谐波间的空隙。
也可以使用方波补充奇次谐波、使用电子管失真或者高八度的锯齿波补充偶次谐波。
此方法(尤其是使用方波)可能会使音色过脏且刺耳,慎用。
另一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是找类似的音色进行叠置,几乎不改变谐波数,而对谐波比例进行重新塑造。
这也是一种思路,但使用类似的音色的话,注意处理相位问题。
------
6.ADSR法
从时间的角度叠音色,时间极小时是相位法,时间较长时便是ADSR法。
顾名思义,ADSR法便是对音色本身的ADSR进行分析,再分别进行音色叠层。
一般来说,ADSR法分两种情况:
1) 有快速音头:ASR
与传统语境下的ADSR不同,这里将Attack看做音头。
对音色的音头、Body、音尾进行分别叠置。每层的思路参考上面5种方式,音尾的时值可以通过叠层延长。
2) 无快速音头:DSR
与传统语境下的ADSR不同,这里将Decay理解为Body前的部分(实际上的Attack)。
在抵达音色Body前,叠加Arp或者各类Reverse音效;对Body与音尾则同ASR部分。Dubstep类音色里常用。
也有一种用法是叠加一层有音头的音色(参考动态法)。
------
本篇浅谈较为简单,实际使用时请尝试每一层音色都结合多种方法使用。
其实我认为叠音色的难点不在于“怎么叠”而在于“为什么叠”“是否需要叠”。
我的观点是:能通过效果器处理达成预期,就不要另外再叠音色了。
Less is more,处理好最简单的东西就能达到干净且饱满的听感了。
即便是叠音色,也最好是使用最少的音色达到需要的听感。
以上。
但是实际情况是关键词提取需要熟知手上的所有效果器,且不是每一个音色都像Color Bass一样能通过对其的具象印象完善听感。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个音色不够好”“这个音色太软了”“这个音色好空”。
即便知道了需要叠音色,很多时候也没有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只能胡乱叠一通。
本篇浅谈将提供较为全面的若干系统化叠音色思路以供选择。
本文仅以个人角度做经验分享,欢迎评论区纠正或补充。
本文长度较短且难度极低,仅做启发性提供思路与指导实践用,还请打开宿主自行尝试。
------
1.频率
大部分人说到叠音色,首先想到的就是从频率切入。
低频、中频、高频,缺什么叠什么。
增加缺失频段的乐器/音色/音区,是叠音色的首选。
------
2.声场
当音色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时,以声场的思路叠音色是不错的选择。
左右(声相)、宽窄(立体声集中程度)、远近(频率、响度)、虚实(混响、空间),声场法叠音色无非这几个角度。
------
3.相位
通过复制音轨并对其进行相位上的操作叠置音色。
Flanger(复制音轨微小时差,梳状滤波器效应)、Phaser(复制音轨改变部分频率相位)、Chorus(复制音轨较小时差)都归为此类。
具体用法还得结合经验。
------
4.动态
叠音色可以强化动态或者减少动态。
动态大的音色可以通过叠加另一个动态类似的音色增强冲击力。
动态小的音色可以叠加动态大的音色,使其具有流动性与活力。
动态大的音色可以叠加动态小的音色或者在响度较小处叠加另一音色,使整体动态变小,听感更加丰满。
------
5.质感
众所周知,一个乐音拥有基频与谐波。基频决定音高,谐波决定音色。
而在两个谐波之间,必定有空隙——白噪除外。
所谓质感法,其一就是填补这两个谐波的空隙,使音色听起来更加饱满。
如同许多合成器,白噪自然是一个补充任意频段空隙的优秀选择。
或者是使用Detune或者Frequency Shifter等效果器制造失谐的声音,填补谐波间的空隙。
也可以使用方波补充奇次谐波、使用电子管失真或者高八度的锯齿波补充偶次谐波。
此方法(尤其是使用方波)可能会使音色过脏且刺耳,慎用。
另一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是找类似的音色进行叠置,几乎不改变谐波数,而对谐波比例进行重新塑造。
这也是一种思路,但使用类似的音色的话,注意处理相位问题。
------
6.ADSR法
从时间的角度叠音色,时间极小时是相位法,时间较长时便是ADSR法。
顾名思义,ADSR法便是对音色本身的ADSR进行分析,再分别进行音色叠层。
一般来说,ADSR法分两种情况:
1) 有快速音头:ASR
与传统语境下的ADSR不同,这里将Attack看做音头。
对音色的音头、Body、音尾进行分别叠置。每层的思路参考上面5种方式,音尾的时值可以通过叠层延长。
2) 无快速音头:DSR
与传统语境下的ADSR不同,这里将Decay理解为Body前的部分(实际上的Attack)。
在抵达音色Body前,叠加Arp或者各类Reverse音效;对Body与音尾则同ASR部分。Dubstep类音色里常用。
也有一种用法是叠加一层有音头的音色(参考动态法)。
------
本篇浅谈较为简单,实际使用时请尝试每一层音色都结合多种方法使用。
其实我认为叠音色的难点不在于“怎么叠”而在于“为什么叠”“是否需要叠”。
我的观点是:能通过效果器处理达成预期,就不要另外再叠音色了。
Less is more,处理好最简单的东西就能达到干净且饱满的听感了。
即便是叠音色,也最好是使用最少的音色达到需要的听感。
以上。